别了,我的《建新》
--写在《建新》的路上
王 金
我怎能不留恋,这一片我们亲手开创的蓝天,这一片阳光灿烂的花园。我怎能不留恋,这一个情深谊重的家庭,这一个我心逗留已久的港湾。
在那个风和日丽、草长莺飞、万物大放生机的五月,建新启航了。载着无限美好的希望,载着十几个热血青年的梦想。
如果每一个新事物的成长历程都是曲折的,建新正是这样。寻路难,开路更难。我们巨大的创刊号一诞生便遭到了重创,但我们走了过来。从当初的粗糙幼稚到今天的成熟精致,这个艰难历程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这一路走过的脚印,这一路取得的成就,无不显示了建新人的精神和力量。
如果每一个优秀的组织都要有一群优秀的成员和一种充满激情的文化气氛的话,建新正是这样。从最初的自力、百喜、纪衍,到今天的世兴、钱锋、浩学,建新可谓人才济济。现在的三十七人阵容,是建新继续发展的保障。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齐聚一堂,同心协力,这便是建新精神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你没有理由不付出……
我爱建新,因为爱,所以告别。
今天,我站在此岩,强压下心中的留恋,挥一挥手,让心爱的她驶向遥远的天边。(本文发于建新第九期)
题记:2001年,有幸参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新》报的创办工作,并任社会版编辑,本文写于离《建新》报之时。